5

清福護理之家,讓長輩重拾吃的快樂與尊嚴

在清福護理之家,每天都有許多小故事悄悄發生。協助長輩移除鼻胃管的故事,就是其中一個讓大家充滿動人與成就感的時刻。

因疾病影響,長輩長達一年都必須依靠鼻胃管進食。雖然能補足營養,但那根管子總讓他眉頭緊鎖,也讓餐桌上的香氣,與他隔了一道無形的牆。

直到有一天,護理師在日常照護中注意到長輩對於食物產生一些執念,想要吃飯、想要吃餅乾。那一刻,浮現出「或許,我們可以試著,讓他重新用嘴巴吃飯。」的念頭。

從一個眼神開始的行動

護理師立即與蕭莉萍機構長和團隊討論,也向家屬說明計畫。家屬毫不猶豫地點頭:「我們願意配合,只要能讓他更舒服、更開心。」於是,一場「移除鼻胃管」的挑戰啟動了。

蕭莉萍機構長回憶:「每次執行鼻胃管移除訓練都需要花1至2個月的時間,光這半年,我們就協助拔除了三條鼻胃管。這背後是一次次的觀察、鼓勵和陪伴。當我們看到長輩的意志力和家屬的支持,就會想那就一起努力試試看吧!」

4

清福團隊的三大成功秘訣

長輩的意願:必須願意嘗試、配合訓練,這是成功的第一步。
家屬的陪伴:餐桌旁的一句鼓勵,能讓長輩多吃幾口。
團隊的專業引導:護理師會細心記錄、設定小目標:「今天已經吃到150克了,再努力一點,我們離拔管就更近一步!」

專業觀察下的關鍵突破

在一次討論中,團隊發現一個重要細節:如果長輩整天臥床,缺乏互動與活動,腸胃蠕動的速度很慢,對於「吃的慾望」會降得很低。

於是清福護理之家將策略調整:每天安排站立、行走練習半小時,讓體力恢復、腸胃蠕動加快;更安排他與「榜樣長輩」同桌,看著對方吃得津津有味、成功拔管,並聽著大家的鼓掌與加油聲。在這種氛圍中,讓長輩原本只能吃100多克,漸漸進步到300克。

循序漸進,讓進食成為快樂

我們先確保長輩「能吃」,再慢慢增加份量,從一天一餐到兩餐、三餐,每一步都在確認他能安心、舒服地吃下去。當醫師評估時機成熟,鼻胃管被順利取下的那一刻,餐廳裡響起一陣掌聲。家屬紅著眼笑說:「好久沒看到他自己吃東西了。」

清福的日常,就是幸福的風景

外界對護理之家的印象,往往是安靜、沉悶,甚至是管路纏身的畫面。但走進清福,你會聽到更多的,是餐桌旁的笑聲、鼓勵聲,以及碗筷碰撞的清脆聲。

蕭莉萍機構長說:「移除鼻胃管,對長輩來說,是重新擁有自由;對我們來說,是讓生活多了一份喜悅與尊嚴。」在清福護理之家,每一個小小的進步,都是團隊專業與愛心的結晶;每一位長輩的笑容,都是我們每天努力的最大動力。

3